劉德音:臺積電 10 納米先進制程今年量產
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,7日在股東會上營業(yè)報告書中指出,臺積電已完成10納米的技術驗證,預計于2016年進入量產,整合型扇出(InFO)封裝技術,也預計2016年中之前開始量產。因此,預計2016年將依舊會是臺積電再創(chuàng)佳績的一年。
臺積電共同CEO劉德音在營業(yè)報告書中表示,在技術發(fā)展上,臺積電的28納米制程量產已邁入第5年,仍然不斷追求創(chuàng)新。臺積電于2015年針對業(yè)界領先的28納米技術平臺,推出28納米高效能精簡型制程(28HPC)與28納米高效能精簡型強效版制程(28HPC+)。
這些新增的制程提供更高效能與更低功耗,協助客戶完成更小芯片尺寸的電路設計。由于臺積電的28納米解決方案在技術與成本上具備高度競爭力,使得2015年客戶的產品設計定案件數攀升。因此,臺積電在這個重要的制程上,未來幾年依然能夠維持超過70%的市占率。
至于,臺積電20納米制程的良率優(yōu)于預期,而且在2015年成功為16納米鰭式場效電晶體強效版制程(16FF+)的推出與產能拉升打下良好基礎,客戶已積極與臺積電進行合作,并于2015年底之前取得近40件產品設計定案。
藉由16FF+制程所獲得的經驗,臺積電開發(fā)16納米鰭式場效電晶體精簡型制程(16FFC),提供客戶具高競爭力與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,這項制程技術搭配光學微縮與制程簡化優(yōu)勢,能進一步降低芯片成本,并可直接從16FF+制程轉換。16FF+制程與16FFC制程已做好帶動未來成長的準備,將廣泛支持大量生產的移動、網絡、中央處理器(CPU)、可編程邏輯閘陣列(FPGA)、消費性電子產品、以及繪圖處理器(GPU)的應用。16FFC制程預計于2016年開始量產。
至于,臺積電已于2015年完成10納米的技術驗證,亦符合目標進度預計2016年進入量產。同時,臺積電7納米技術也已進入全面開發(fā)階段,按進度預計于2017年上半年進入試產。7納米技術與10納米技術有超過95%以上的共享設備能相互使用,進而大幅改善芯片密度、降低功耗并且維持相同的芯片效能。
此外,臺積電正以密集的進階開發(fā)來進行5納米技術的定義。著重于新電晶體及制程技術的前瞻性研究亦持續(xù)進行,期望建立穩(wěn)固的基礎來因應未來的技術平臺。

編輯:admin 最后修改時間:2018-01-05